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双子书屋 > 女频言情 > 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完结文

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完结文

朱允熥 著

女频言情连载

”“怎么可能去传话给陛下呢。”此言一出,立时迎来了周围大多数人的附合。有人义愤填膺,愤愤不平地说道:“这些人领着朝廷的俸禄。平日里穿的是绫罗绸缎,吃的是大鱼大肉,却一个个不誓死报效朝廷,报效国家,报效陛下,为天下老百姓请命,简直是可恨至极!”“当官的嘛,能有什么好东西!”一聊到官员们,百姓们顿时都有了共同话题。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,骂就对了!自古至今,莫不如此!甭管什么时候,也甭管啥情况,更甭管事实如何,只要你开口骂当官的,保管都能得老百姓一大片一大片的喝彩声!“当官的不敢说,咱们去说。”人群内,有人提议道:“咱们一起,给陛下上万民书,将这件事,告诉陛下。请求陛下立吴王为储君,你们看如何?”人群顿时寂静了下去。众人你看我,我看你,一个...

主角:朱允熥朱允炆   更新:2024-11-26 18:57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《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完结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朱允熥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”“怎么可能去传话给陛下呢。”此言一出,立时迎来了周围大多数人的附合。有人义愤填膺,愤愤不平地说道:“这些人领着朝廷的俸禄。平日里穿的是绫罗绸缎,吃的是大鱼大肉,却一个个不誓死报效朝廷,报效国家,报效陛下,为天下老百姓请命,简直是可恨至极!”“当官的嘛,能有什么好东西!”一聊到官员们,百姓们顿时都有了共同话题。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,骂就对了!自古至今,莫不如此!甭管什么时候,也甭管啥情况,更甭管事实如何,只要你开口骂当官的,保管都能得老百姓一大片一大片的喝彩声!“当官的不敢说,咱们去说。”人群内,有人提议道:“咱们一起,给陛下上万民书,将这件事,告诉陛下。请求陛下立吴王为储君,你们看如何?”人群顿时寂静了下去。众人你看我,我看你,一个...

《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完结文》精彩片段




“怎么可能去传话给陛下呢。”

此言一出,立时迎来了周围大多数人的附合。

有人义愤填膺,愤愤不平地说道:“这些人领着朝廷的俸禄。平日里穿的是绫罗绸缎,吃的是大鱼大肉,却一个个不誓死报效朝廷,报效国家,报效陛下,为天下老百姓请命,简直是可恨至极!”

“当官的嘛,能有什么好东西!”一聊到官员们,百姓们顿时都有了共同话题。

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,骂就对了!

自古至今,莫不如此!

甭管什么时候,也甭管啥情况,更甭管事实如何,只要你开口骂当官的,保管都能得老百姓一大片一大片的喝彩声!

“当官的不敢说,咱们去说。”

人群内,有人提议道:

“咱们一起,给陛下上万民书,将这件事,告诉陛下。请求陛下立吴王为储君,你们看如何?”

人群顿时寂静了下去。

众人你看我,我看你,一个个面面相觑,竟是没有人再作声。

“怎么?难道你们都不敢吗?”那人又大声问道。

“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”终于有人小声开口。

“自古参与立储的,大多都不得善终。”

“弄不好就是要抄家掉脑袋的。”

“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,都担待不起。”

“咱们小老百姓,哪里敢啊!”

这句话可说到了很多人的心窝上,立时一个个点头附和。

“是啊!是啊!这种事,我可不敢!”

“我还有一家老小要养呢,这种事,做不得,做不得!”

“当今陛下,可不是容易说话的主。弄不好全家都要掉脑袋!”

……

“怕什么?”那人道:“吴王本就是陛下嫡孙,又不是外人。”

“咱们请求立他为储君,不过是顺应天意而已。”

“陛下也是明理的人,不会为难咱们的。”

他说得激情澎湃,却没有一个人应声。

那人不禁有些失望,道:“你们一个个贪生怕死,我却不怕。”

“总有一日,我会约一群志同道合之辈,一起给朝廷上书。”

说完,转身扬长而去。

围观的人群,也一个个皆散了。

朱允熥站在旁边,从头听到尾,望着散去的人群,又望了望开国公府的大门,脸上的神情,不由得阴晴不定起来。

那个所谓的神僧是怎么回事?

这些流言的背后,恐怕不简单啊!

这是冲着自己来的?

他们在开国公府门外散播,却不知常升是不是知道呢?

看来,日后还是要多留意一下市井消息,不能一直呆在深宫里面。

要不然,别人都已经出招对付他呢,他却还耳塞目闭,一无所知。

朱允熥心中想着,转身走进了开国公府。

一进去便听到一片悠扬悦耳的丝竹乐器声。

十分动听,令人不自主地沉迷其中。

常升的身体扑在一张极为宽大的软床上。

因为屁股挨了板子,伤还没好,他只能保持这个姿势。

不过,即使如此,他也不见得不舒服。

因为他的身体四周,有七八名年轻貌美的女子,正围着侍候。


因为汉字是象形字,而非字母文字,排版太困难了。

雕版印刷的工匠,不需要认识字,照着雕刻就行。

活字印刷的工人,要拿出汉字进行排版,首先的第一要求,就是自己能认得字。

可不同于后世人人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,在这个时代,读书识字仍是一项十分高级的技能。

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

能认识几千上万字的人,随便做点啥不能营生,不能好好过日子呢?

为什么还要做低贱的排版工匠呢?

因为印刷困难,在这个时代,还是有很多书籍,仍然依靠手抄。

实际上,一直到数百年后的清朝,曹雪芹写出《红楼梦》,坊间竟相传阅,还有许多人去手抄红楼梦。

每抄一本,卖掉可得数十金。

因而有许多人靠手抄红楼梦谋生,以此养家糊口。

也给后世留下了各种不同的红楼梦手抄本!

从中可以看出,当时印刷技术的不方便和落后,才有了手抄的赢利空间。

相比之下,只要用鹅毛笔在蜡纸上抄写一遍,就能轻轻用油墨滚筒印刷千份万份的油印机,简直不要太方便了。

有了油印机,就有了快速且廉价印制千千万万书籍文字的可能,让人人皆能读书识字真正成为现实。

从而实现老朱一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。

这如何能不让老朱兴奋万分呢?

“皇爷爷!”朱允熥趁热打铁,道:“孙儿认为,身为治国者,不能光自己读书,而要让天下人人读书,让圣贤的道理,让国家的律法,深入每一个人心中。”

“故而,孙儿才研究出了滚筒油印机,有了此物,就可以印刷无数的书籍,让天下更多的人读书识字。”

“为了制作此物,孙儿耽误了几日的功课,没有去好好读圣贤书。”

“但孙儿认为,这也是读书,是为天下千千万万的人读书!”

“让天下人人有书可读,让大明的百姓子民个个识字懂礼,远比孙儿一个人独自读书要重要。”

“若此举有什么不对,还请皇爷爷责罚!”

“孙儿,愿意认罪!”

“你有什么罪?你有大功!”

朱元璋大笑着,将朱允熥扶了起来。

“说得好,此举是为天下千千万万的人读书,远比你一个人读书重要。”

老朱道:“你说说吧,想要什么赏赐?”

顿了顿,又道:“前几天跟咱说的那个,不许再提。其他的,你随便提。”

“不准提索要大明江山,还有什么劲呢?”朱允熥在心里暗自吐糟了一句。

他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,并不失望。

“皇爷爷,其实孙儿刚才说一定要赏赐,就是一句戏谈。”

朱允熥笑道:“谁让皇爷爷还没等孙儿将东西呈上去,就先冤枉孙儿呢?”

“孙儿心里头不平,才那样说。并不是认真的。”

“孙儿给皇爷爷孝敬礼物,此乃天经地义的事,哪有向皇爷爷索要赏赐的道理。”

“哈哈哈!”老朱大笑,拍了拍他的肩膀,道:“那不行,你刚才说得对,大明朝廷有功必赏,咱身为天子,自当以身示范,今日非得重重赏你不可。


朱允炆更是喜出望外,起来再深深一拜。

“我得先生,犹如刘玄德得诸葛孔明,从此雨过云开,前路皆可高枕无忧。”

“就按先生说的办!”

……

吴王府。

天色已黑。

朱允熥正苦苦思索着。

方孝孺虽然转手送给了朱允炆,但他的老师人选,却还没有着落。

这个人很关键,不能等闲视之。

不仅如此,如今朱允熥领旨办报刊,可是,他还缺少一个主编呢。

朱允熥自家人知自家事,以他那点可怜的才学,抄抄诗尚还可以,要当报刊的主编,还差太远。

偏偏他在文官中没有啥人脉,一时之间,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。

主编可不仅仅是要才学高,写文章信手拈来。

更重要的,要政治头脑好,政治嗅觉敏锐,懂得因势利导的引导舆论,还能巧妙无比的避开老朱的避讳。

明初的“文字狱”非常严重。

老朱是泥腿子出身,一方面,他坐江山之后,开始重用读书人治理天下。

对于有才学的读书人,老朱十分敬重。

另一方面,老朱又对这些人不放心,非常固执且敏感。

总是认为读书人看不起自己这个泥腿子。

他又觉得读书人善于指桑骂槐。

因而疑心很重,喜欢抠字眼,大兴“文字狱”。

为此而被杀的人,不在少数。

朱允熥办的报刊,要负责宣扬老朱生平的种种事迹,歌赞他的丰功伟业。

稍有不甚,歌颂就会变成有心人眼中的“攻击和侮辱”。

若再从中挑拔一二,只怕老朱便又要举起屠刀了。

朱允熥对此十分清楚,这不是一份容易做的工作。

以老朱对亲情的看重和顾及,他身为皇孙,自然无事。

但报刊工作的其他人,就难说了。

弄不好就身首异处,全家跟着一起完蛋。

朱允熥可不想让好事变成坏事。

没讨到老朱的欢心,反而惹他不快。

这就需要一个能力很强,政治嗅觉还极其敏锐的主编。

那该是谁呢?

朱允熥脑海内掠过一个个人选。

突然。

他的眼前一亮。

旋即,朱允熥唤来了一名亲信小太监。

“你去一趟开国公府上,代本王去看望一下开国公。”

“问问他的伤,恢复得如何了!”

说到底,常升终究是他的舅舅,挨了板子,他派人前去探望,也属理所应当。

“还有,本王想拜托舅舅帮忙办一件事。”

“让他派人去江西吉安泰和,寻一个叫杨士奇的人。”

“此人自幼丧父,随母亲一起生活,此前可能曾经参加过乡试,却不幸落第。”

“若是找到了此人,便立即将其带来金陵。”

“切记,此事至关重要,让舅舅务必重视。”

这名小太监是自幼随原身一起长大的人,十分可靠。

领了命,当即便去了。

杨士奇,是朱允熥目前能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选。

那可是历史上历经五朝,曾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的人。

以他的政治敏锐度和学识水平,当一个报刊主编,绝对是绰绰有余。


朱允熥怔了一下。

闹呢。

我才刚刚从皇宫离开,回到家中,转眼便又要叫去宫中问话。

老朱啊,你就不能当时直接将我留下来吗?

也免得多跑这一趟啊!

朱允熥满腹怨气。

从皇宫到东宫可不近。

这个时代的交通,主要靠两条腿。

虽然他是坐马车来往,有轮子代替他走,他只要躺着就行。

但时间上却是不能打半分折扣。

心中想着,言语可不敢有半分慢怠。

“孙儿遵旨!”

他当即随传旨公公,一起进宫去了。

后方,朱允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,原本的笑容慢慢凝固。

和蔼可亲的表情渐渐变化,杀气一点点浮现。

站立半晌。

他也转身离去。

先是慢步,后来逐渐加快,很快就消失不见了。

……

走在前往皇宫的路上,朱允熥心中暗暗思索着。

老朱这次召他进宫,该是问他治国之策了吧?

却不知道如何答复是好。

身为穿越者,他当然知道正确答案。

然而。

过于先进的思想,往往也意味着与时代的不相容。

老朱恐怕是难以接受的。

如何说服老朱,才是最关键的事情……

“陛下,三皇孙殿下到了!”

“让他进来吧!”

老朱的声音传来,朱允熥跨步走入。

眼前是一处看起来有些普通的院子。

院子里有凉亭,还有一块菜地。

此刻的老朱,正赤着肩膀,挥着锄头在挖地。

旁边站着一溜儿的宫女太监。

朱允熥的神情不禁有些微微呆滞。

想不到老朱身为九五至尊,每日批阅奏章尚且忙不过来,竟然还有闲心在宫中种菜。

“熥儿,你来得正好,咱也挖累了,你过来帮帮咱。”

老朱用挂在脖子上在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,气喘吁吁。

朱允熥走了过去,从老朱手中接过锄头,挥舞着挖了起来。

他正当少年,精力充沛。

此际挖起来,也不惜体力,却是比老朱刚才挖地的速度,要快上不少。

“咱老了,体力大不如从前啊!熥儿,你可比咱挖得快多了。”

“皇爷爷身体棒着呢。”

朱允熥一边挖地,一边说道:“百司各有其职,百工各行其道。”

“皇爷爷是天子,要治理天下,这挖地的事,就不必亲力亲为了吧。”

“你懂什么?”老朱摇了摇头。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

“劝课农桑,乃是国之大事。”

“身为天子,要体验民间疾苦,就该身体力行。”

“若不亲手挖地种地,又怎知百姓生活?”

朱允熥笑道:“皇爷爷说得有道理。”

这块地面积并不大,不多时,他便全部都挖了一遍。

“来,喝杯茶,坐下来好生歇歇。”

老朱亲自给他端过茶来,还用毛巾帮他擦汗。

“谢皇爷爷!”

朱允熥忙道。

他也是真的累了,喝了几口茶,便斜躺在凉亭边上的靠椅上,大口喘气。

“熥儿,挖地的感觉怎么样?”

老朱笑呵呵问道。

“累!”

朱允熥一个字答复。

老朱又道:“你觉得,将这块地给你种菜,你能比老农更好吗?”

朱允熥摇了摇头,道:“不能!”

他补充道:“老农种了一辈子的地,我没有经验,第一次种菜。肯定比不上老农的。”

“那就对了嘛!”

老朱笑问道:“那你为什么觉得,自己从来没有治理过天下,没有接触过朝政,却认为自己能做好呢?”

朱允熥顿时愣在了那里。

老朱并不看他,而是望向天边的夕阳,说话慢条斯理。

“种一块地,你尚且知道,自己没有种过,便必定种得不如老农好。”

“这治理天下,你从来没有做过,却敢大言不惭,笃定自己一定能肩负起千钧重担。”

“你是不是觉得,这治理天下,比老农种地还要容易啊?”

“若果真如此的话,那朝廷何必开科举士,挑选精英之才呢?”

“随便抓几个人来做官,不就行了吗?”

朱允熥坐直了身体,望向老朱,张了张嘴,想要说什么,却又吞了回去。

老朱转头望向他,笑道:“你见咱召你入宫,一定以为咱会问你治国之策吧,考较你若当了天子,继承了大位,该如何治理天下?”

朱允熥脸色微微发红。

这确实是他心中想的。

今日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,索要皇太孙之位,老朱虽然没有答应,却也没有斥责。

某种程度上,这已经算得上是一种表态了。

此刻召自己进宫,自然应该进一步询问治国之良策。

对此,朱允熥刚才在路上,早就已经想了许多,打好了腹稿。

争取进一步说服老朱。

却不料,老朱全然不问。

“皇爷爷,没有经验,也不表示就全然不行。”

“诸葛孔明没出山之前,哪来的治国经验,不也能一言定鼎天下三分之势吗?”

朱允熥反驳道:“仅给孙儿我一次机会,那孙儿我种地定然是不如老农的。”

“但孙儿与普通的老农相比,有一个优势。”

“孙儿会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,改进种地的方法。”

“如此反复!”

“若让孙儿连续种上三五年地,定然能超过绝大多数的老农。”

好歹也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,受过二十一世纪科学文化思想熏陶的人。

朱允熥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。

大学生初次种地,肯定不如经验丰富的农民。

但只要有时间,科学文化的作用就会逐渐体现,慢慢超越农民。

“哎哟,还自比诸葛孔明了。”

老朱目光如矩,看着他笑道:“那咱来考考你,你知道咱大明有多少县府?多少官员?多少人丁?多少田亩?”

“朝廷一年的赋税是多少,国库一年的支出又是多少?”

朱允熥的脸色顿时再度呆滞。

原身不是多厉害的人物,给他继承的记忆里,并没有这些知识。

而他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者,是真不知道这些啊!

朱允熥只能摇了摇头,红着脸道:“回皇爷爷的话,孙儿不知道。”

朱元璋并不生气,笑道:“咱知道,你心中必定认为自己有治国之良策,才会狂言要继承皇位,担负起大明江山社稷。但是,你的治国良策,咱不想听!”

他盯着朱允熥,表情渐渐严肃,目光更是凝聚。

“因为你从来没有接触过实务,你心中所想所念,皆只是纸上谈兵。”

“猛将必起于卒伍,宰相必发于州郡。”

“你不曾率领过一支兵马打仗,也不曾治理过一州一县。”

“你所谓的治国之良策,皆不是你幻想的空中楼阁。”

“空言无补,咱又岂能相信你的话?又如何能将这江山社稷托付于你?”




“皇爷爷真要重重赏我?”朱允熥嘻皮笑脸道。

“君无戏言!”老朱笑着点头。

旁边的朱允炆,此际心里如有万千奔马,呼啸而过。

他做梦都没有想到,朱允熥进献的东西,竟然真是大宝贝。

听到老朱要重赏他,嫉妒得快要发疯了。

又见朱允熥这般模样,心中更是暗觉不妙,可偏偏还无法出言阻止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。

“皇爷爷,孙儿的理想,是让天下人人有书读,个个能识字。”

“然而,大量兴办公学学堂,固然能扫除“文盲”,花费却太大,国家难以负担,百姓亦不堪重负。”

“而常人之心,天生懒惰,圣人的教诲和道理,固然不差,常人却不愿意刻苦学习。”

“反而消遣娱乐的东西,他们却都非常喜欢。”

“道德文章千古,人们却不愿意好好认真地读。”

“相反,市井流言,怪诞故事,离奇传说,街头巷尾四传,好事者听到便喜欢得不得了。”

“正因为如此,那些讲书的,唱戏的,才有无数的人追捧。”

“孙儿心中想着,要教导人们读书识字,就要从这里入手。”

“给他们讲书,唱戏文,讲故事,人们才会感兴趣。”

“然后,再从中讲一些圣贤的道理,宣传一下国家的律法和政策。”

“老百姓们喜闻乐见,愿意四处传播,便会慢慢成为深入人心的真理。”

“现在有了滚筒式油印机,孙儿便想用用它来举办报刊,在上面刊登书籍,戏文,故事,吸引大家观看。”

“再从中传播圣贤的道理,宣扬国策,宣扬律法,使人人皆知,个个传诵。”

“百姓们也可以借此读书识字,使他们学的知识,不至于很快遗忘。”

“此举利国利民,还望皇爷爷恩准!”

事实上,这个时代的老百姓,虽然文盲很多,但更多的是半文盲。

特别是男子。

大多数百姓家庭,哪怕家里很穷,也会想法设法让儿子去私塾读几天书,认识几个字。

这种层次的文化知识水平,因为实在太低,在实际生活中,除了认得自己的名字,会写自己的名字之外,几乎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。

但正是这些人,他们喜欢看戏文,喜欢听说书先生讲故事。

他们会成为办报刊最忠实的读者。

后世有伟人总结,要掌握一个国家的政权,最关键是两项。

一是“枪杆子”,二是“笔杆子”。

“枪杆子”即武力。

这一点,朱允熥无须担心。

他的身份,意味着天生就有勋贵武将的支持。

尽管打了蓝玉耳光,打了常升板子,但他们都不可能背叛他而转投朱允炆。

他们还是会支持他的!

朱允熥所要忧虑的,是如何训服他们,让桀骜不驯的武将勋贵乖乖听话,而不是担心他们支不支持的问题。

笔杆子,实际上掌握在朱允炆的手中。

无他,文官集团都支持朱允炆为储君。

尽管武将勋贵集团在朝堂上权大势大,但读书人仍然掌控着天下的舆论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